附录

  • 《切韵》韵目小注“同”与“别”

    黄笑山;

    <正>一、《切韵》"综合"的性质在1960年代《切韵》性质的讨论中,周祖谟(1966)分析了《切韵序》和《颜氏家训》、王韵小注反映的前代韵书分合、齐梁陈的用韵、《玉篇》的反切,指出《切韵》的特点是折衷南北、审音精密,其音系基础是六世纪通行南北的雅言,其细致审音主要依据南方承用的书音。由于当时南北语音大类相去不远,在一大类之中区别同异,取其分不取其合,对整个音系不会有根本的

    2007年00期 14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欲赏知音 非广文路——《切韵》性质的新认识

    尉迟治平;

    <正>汉语中古音,相当长的时间里指的就是《切韵》音系。对于《切韵》的性质,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讨论。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是因为它关系到对《切韵》音系的构拟和对汉语语音史的认识,另外一方面,《切韵》复杂的语音系统,也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尉迟治平2000)认为,《切韵》代表的是综合了南北通语的文学语言。东汉建都洛阳,直至西晋、北魏,当时正音是伊洛之音(黄笑山1995:3-4)。晋永嘉之乱,士冠南

    2007年00期 16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释要

    殷焕先;张玉来;

    <正>颜之推,字介,琅琊人(临沂北五十里),生在南方,先在梁朝任职,后入北方,初在周,又到齐,齐亡后又入周。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生于531年,卒年不确,约590年以后。《北齐书》第四十五卷,《北史》第八十三卷有传。他祖上本是山东人,到他已是南渡的第九代了,他的家族是历朝的显贵。"传"里还说,颜之推"博览书史,无不该洽,辞情典丽"、"好饮酒,多任

    2007年00期 187-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切韵》的性质和古音研究——答潘文国先生

    杨剑桥;

    <正>最近,我很高兴地看到了潘文国先生的《汉语音韵研究中难以回避的论争》(载《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四期)一文,文章对于《切韵》音系的性质和以此为基础的古音研究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其中也提到了我和潘悟云先生的名字。潘文国先生和潘悟云先生都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大家也都住在上海,不过由于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指导思想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2007年00期 19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 《切韵》音系性质的深刻论证——读葛毅卿先生的《隋唐音研究》

    杨剑桥;

    <正>《切韵》音系的性质问题是汉语史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疑案,长期以来,关于《切韵》的性质及其音系基础的讨论进行过多次,其中尤可称说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两次,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炽化程度。但是尽管如此,《切韵》音系的性质问题仍然没有获得彻底的解决,最近潘文

    2007年00期 207-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论《经典释文》音切中的支、脂、之三韵系

    沈建民;

    <正>王力(1982)和邵荣芬(1992)都认为《经典释文》中的支、脂、之三韵系已经相混,但李荣(1961—1962)和周祖谟(1982)从当时的押韵材料证明这三韵系并没有全部相混。本文对《释文》音切中涉及三个韵系的反切作了统计。通常认为《释文》的首音反映的是陆德明所认为的标准音。另外,本文认为首音中的直音或标有姓氏之音都不是陆德明心目中的标准音,所以在

    2007年00期 216-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方言研究的若干问题——在第一次吴语研究学术会议上的讲话(录音记录整理稿)

    李荣;

    第一次吴语研究学术会议于1982年9月27日至3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29日下午会议请李荣先生讲话。李先生的发言长达三个半小时,会务组全程录音。会后由石汝杰、沈亚明、张洪明等人分段根据录音记录,最后由石汝杰统一整理成文。会议最后一天专题讨论"吴语和非吴语的异同及吴语的内部差异"。在下述三个问题上与会者的意见颇多分歧:关于划分吴语和非吴语的标准问题、关于边缘地区方言的归属问题、关于吴语内部的差异及其分区问题。李荣先生对专题讨论作了总结发言。会后游汝杰根据录音逐字记录,整理成稿。两篇讲话的总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2007年00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 吴语“来(在)”类词形式和用法的历史演变

    石汝杰;

    从明代到近现代,北部吴语表存在的动词和表进行等的副词、助词一般是同形的,其基本形式以"来"为主,还有与表地点的语素结合的派生形式。本文依据明清时代的书面文献和现代方言材料,分阶段讨论这些词形的演变,并比较它们在不同时期用法上的变化。

    2007年00期 17-4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 湘语与吴语方所前置词、后置词以及句法类型比较初探

    林素娥;

    湘语与吴语均为方所前置词与后置词并存的方言,两者前置词类别和功能相似度高,而后置词差异明显。湘语后置词功能不典型,表现在方位后置词功能极度萎缩,辅助性后置词、定语后置词等功能不完善,而吴语方位后置词功能活跃,辅助性后置词和定语后置词也较典型。湘语与吴语后置词的句法表现与各自句法类型具有和谐性,吴语后置词活跃与其话题优先典型的句法类型相一致,而湘语后置词不发达表现了其V0语序典型而话题化不甚典型的句法特点。这种比较也表明,在前置词、后置词并存的语言或方言中,后置词的句法差异对于区分句法类型更为重要。

    2007年00期 42-60+324-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同化还是异化——关于浙南吴语特殊音变的解释

    戴黎刚;

    本文重新考察了曹志耘先生的一些观点,认为南部吴语的特殊音变是由于鼻音不断地向前迁移造成的同化,而不是异化的结果。并解释了其演变的原因及过程。

    2007年00期 61-65+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金瓶梅词话》中的吴语词(续)

    谭兰芳;

    <正>本文是《<金瓶梅词话>中的吴语词》(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三辑)一文的续篇。四十七、桩、庄(件)(119)我问你要桩物儿,你与我不与我?(第十二回)(120)拿十五两银子去,悄悄进与他管书房的书童儿,教他取巧说这桩

    2007年00期 6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论《马氏文通》“散动”的原型性

    卢英顺;

    学术界曾就《马氏文通》中"散动"的性质、类型及其价值进行过探讨。关于"散动"的性质,一般认为,它相当于英语中动词的非限定用法。本文认为,现有的看法难以涵盖所有的"散动"现象。《文通》中的"散动"其实是一个原型范畴,不同"散动"的例子具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别。

    2007年00期 101-106+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同语的语用功能及相关句法、语义问题

    霍四通;

    同语是跨语言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修辞学和语法学研究共同关心的一种语言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汉语中的同语按语用功能大致可分为机警式同语和容认式同语两大类。但历时和共时的语料都证明这种功能类别和句法形式不是简单对应关系。同语的对举和连用不改变其基本语用功能。很多句式和同语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007年00期 107-126+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关于《切韵》性质和音系基础的讨论

    2006年11月潘悟云先生联系国内外一批学者组成中古音讨论组,通过互联网对《切韵》音系的性质及其音系基础问题进行了讨论,这里刊出的是讨论第一阶段的内容。在讨论第一阶段中发言的学者是: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潘悟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麦耘,复旦大学中文系杨剑桥,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黄笑山,南开大学施向东,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尉迟治平,苏州大学中文系张玉来,香港科技大学孙锦涛,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沈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郑张尚芳等。目前讨论还在进行之中,本刊将继续刊登这方面的内容。

    2007年00期 12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近代知庄章组字的演变类型及其在今官话中的反映

    董建交;

    本文考察了中古知庄章组字在《蒙古字韵》和《中原音韵》中的演变情况,提出《蒙古字韵》和《中原音韵》代表了知庄章组字的两种演变类型,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止摄知庄章组字的归并上。这两种类型分别与熊正辉(1990)所说的南京型和昌徐型官话相对应。另外,本文对南京庄组字读ts组和ts组的规律作了探索。

    2007年00期 225-235+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汉语方言中的形态范畴与“古汉语是屈折语说”

    刘雪霞;

    汉语方言中存在大量的内部屈折形式,这些屈折形式具有不同的层次,有的是后起现象,有的是上古汉语的遗留。汉语方言内部屈折形式的特点表现出与印欧语的差异和与汉藏亲属语言的相似。由现代汉语方言中这些屈折形式,结合上古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成果,认为上古汉语应该是有屈折变化的语言,上古汉语为屈折语说是一个可信的学说。

    2007年00期 236-250+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 韩国汉字“金”的读音

    卞志源;

    现代韩国汉字"金"字有两个韵:-im和-im。前者一般用于姓,后者一般用于和金属有关的事物,在地名上这两个韵都使用。前者可能反映汉语中古音,后者是汉语上古音。根据历史纪录,新罗金氏的始祖跟金子有关系,因此他开始姓金。但是如果从金子得到了这个姓,金姓应该要反映和金子一样的音,事实是这两个音有差别。不但姓,不少韩国地名也有这样的情况。这原因暂不清楚。本文认为金姓的"金"音是外来移民带来的,他们迁入新罗以后成为高层阶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的语音现象没有受到全面的影响,所以*-im>-im的全面扩散也没有发生。

    2007年00期 251-258+32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汉语事态助词“去”的形成过程

    梁银峰;

    事态助词"去"表示情状的完成或实现,它来源于趋向动词"去",大致经历了两条语法化路径:一是由目的格式"V(+NP)+去"中的目的动词"去"语法化而来,一是由"V+去"中的动相补语"去"转化而来。

    2007年00期 259-26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水浒传》“V得C”实现式述补结构的特点

    朴元基;

    《水浒传》的"V得C"述补结构有好几种角色,其中,实现式述补结构经过与其他述补结构的冲突和调节,演变成了现在的面貌: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消失了;状态补语非常发达,成为"V得C"述补结构的主要形式,具备了现代汉语的主要语义类型;程度补语已经完全语法化,能表示独立的语法意思了。

    2007年00期 268-288+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史书校读札记

    王文晖;

    本文为校读中华书局本《史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魏书》、《宋史》、《后汉纪》等史书的札记。内容涉及校勘、标点等方面。

    2007年00期 289-29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从《周礼·考工记》看《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

    李亚明;

    文章通过与《周礼·考工记》比核,探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相关词语的释义问题。

    2007年00期 298-30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高坝侗语五平调和分域四度制

    朱晓农;吴和德;

    本项研究检验了一种新的"分域四度"的标调法。分域四度制是五度制的细化和简化,其能否成立全看能否容纳已知的三个五平调语言,其中最具挑战的案例便是高坝侗语。本项研究实地调查并重新分析了高坝侗语的五个平调,发现使用分域四度制最为合适地描写了这五个平调。本文还讨论了分域四度制相对于其他标调方式的优越性。

    2007年00期 306-317+329-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 从语言学角度看《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

    杨剑桥;

    <正>由王同亿主编的《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京华出版社,2001.1.1第一版。以下简称《新世纪》)被某些报刊杂志吹捧为"辞书编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素质教育的福音书",该词典的"前言"中也自诩:"本着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我们在编写本书的40 000余条‘传统'词汇时,参考了大量图书资

    2007年00期 318-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稿约

    <正>一、本集刊刊登语言学方面,尤其是汉语言学方面的学术论文、评论和随笔等,每辑30万字左右。二、本集刊欢迎国内外学者赐稿。来稿需纸质打印稿和电子文本各一份,打印稿请寄:中国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邮编

    2007年00期 33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