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类动词的语义特点及其所构成的句式

    卢英顺;

    文章所说的语义指的是"换"类动词所能激活的认知要素。句式是指基于某一认知图景所激活的认知要素在经过两次凸显以后在句法上的排列格式。根据这些要素在句法结构上的映射情况对相关句式进行详细的描写,根据认知图景的层次性探讨"换"类动词内部句法、语义上的异同,并对相关的现象进行解释。

    2019年01期 1-13+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值得”句的构式形成和意义浮现

    蔡淑美;

    文章首先描写了"值得"作为词项的意义和用法,指出其概念基础是从功用角色的维度对事物的内涵或价值作出动作或行为实施之必要性的评述,然后考察了在其语义结构"[XP]对当[YP]"的促动下向句法层面投射而形成"值得"构式群的过程和特点,最后借助"值得"句所提供的语境信息推导出构式群中各构式的语法意义。我们发现,构式的形成和构式义的浮现具有多重界面互动的特点,这也为人们识别和理解构式及其意义提供了结构基础和认知路径。

    2019年01期 14-28+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从互动看“这/那种”的功能

    殷志平;

    现代汉语中"这/那种"句法分布产生了三个层次上的变化,第一是"这/那种"的修饰对象从名词性成分扩展到动词形容词性成分,第二是从前置到后附,"这/那种"后附于名词性和动词性成分,第三是一些偶发性的超常规用法,属口语化现象。句法分布的变化带来语用功能的增强。"这/那种"的语用功能主要是建立基于听说双方共享知识设别指称对象的互动,"这/那种"的互动功能使话语呈现出对话性特点。

    2019年01期 29-46+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把NP给VP”句研究的检讨与反思

    程亚恒;

    "把NP给VP"句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句式。"把NP给VP"句中的VP不仅可以是动结式、动趋式,也可以是动宾式或VV、V一V、V了V等动词重叠形式,而且还可以是表状态持续的"V着",少数情况下甚至可以是有伴随成分的"一V"结构。"把NP给VP"句中的"给"是来自与事介词的"使役"标记。"把NP给VP"句包含"处置"和"致使"两个处于变化连续统中的子系统。"把NP给VP"句中,"给VP"之间也可以有多样化的状语出现。

    2019年01期 47-59+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论元交替机制研究:以汉语两类保留宾语句为例

    王立永;

    现代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一个特殊变体是动词后面带所谓的保留宾语。张庆文、邓思颖(2011)以"把"字句为例,根据内外宾语是否具有领属关系,将保留宾语句分为两类,前者如"我把橘子剥了皮",后者如"我把水浇了花"。二位学者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认为,两种保留宾语句在句法上对应于两种不同的施用结构(applicative),二者在句法表现、语义限制方面的差异也是由这两种施用结构造成的。然而,文章在认知语法理论的框架下,借助语法象征性的概念,认为:(1)设置抽象的句法范畴并无必要,不管是哪个成分做"把"字宾语,都是聚焦凸显的产物;(2)两种保留宾语句的各种差异取决于聚焦凸显的概念观照方式与事件概念内容之间的互动。文章的研究可以为汉语的论元交替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019年01期 60-75+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 言说动词“操”可后接“上”

    吕佩;余义兵;

    言说动词"操"后有大量可接"上"的用例。文章基于前贤的研究,根据语言事实说明在"操(着/起/上)+NP"结构中,"起""上"和"着"一样也是体标记,只不过表达不同的体意义;NP在"操(着/起)+NP"中只能是方式宾语,而在"操上+NP"中既可以是方式宾语也可以是结果宾语。"操"等这类词从手部动作动词能发展为言说动词,也可以发展为心理动词。

    2019年01期 76-86+33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论新闻标题中“料”的语义演变

    仇立颖;李双剑;

    从多个角度可以证明近些年来"料"字在新闻标题中正在经历从"猜想"义到"可能"义的语义演变。新闻标题"S+料+V(O)"格式是"料"字演变出可能义的句法环境,并且此格式中的"料"的施事不能是主语S,主语S与谓语(中心)V要为主谓关系或施动关系。

    2019年01期 87-99+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构式形态学视阈下词语复合与派生的统一阐释

    袁野;

    传统形态学乃至当今主流分布形态学通常都把复合和派生这两个主要构词手段区分开来,但是文章从构式形态学(Booij 2010, 2016)角度出发,认为适当抽象程度的构式认知模板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在进行复合和派生形态学操作时通常不需要对二者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段。鉴于包括加前缀词、类词缀(affixoids)及合成复合词(synthetic compounds)在内的很多复合与派生边界不明的现象,文章试图在构式形态学(CM)认知模板思想指导下找到复合与派生之间的共性和相互转化的认知基础及语言学阐释。在对比传统形态学、主流分布形态学(DM)及构式形态学(CM)对同一现象的分析中我们看到,CM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心理真实性及理论概括性。

    2019年01期 100-11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现代汉语动名型复合词义位内部组合研究

    宋贝贝;苏新春;

    本文对动名型复合词义位内部组合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提出义位成分的概念及切分原则,总结、建构了义位成分的类型和层级系统,详细论述了义位成分的组合模式。动名型复合词义位内部组合模式大类分成基础组合模式、扩展组合模式和叠加组合模式3种,其中基础组合模式为主要组合模式。3种组合模式大类主要包括24种组合模式小类,其中有3种组合模式小类为最主要组合模式。最后指出了义位内部组合研究的意义。

    2019年01期 115-130+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 句末语气助词“的”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梁银峰;

    文章围绕句末语气助词"的"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在产生年代上,文章认为,句末助词"底(的)"在五代时期已经萌芽,宋代正式产生。在形成机制上,文章认为,句末助词"底"是在"M+是+DJ底"式判断句中产生的,最初"底"用作结构助词时附在"DJ"之后,经过重新分析之后被离析出来变成独立的虚词而附在整个句子之后。此外,由于句末助词"者"和句末助词"底"在语法功能上的相似性,后者在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了前者的类化。

    2019年01期 131-15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近代汉语“只顾”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宗守云;姚海斌;

    文章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原理考察近代汉语"只顾"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只顾"从动词短语发展为祈使语气副词,是词汇化兼语法化,是回溯推理导致的。"只顾"从动词短语发展为情状方式副词,是词汇化和隐含义规约化导致的。"只顾"从情状方式副词发展为关联副词,是语法化,是意象图式转换导致的。

    2019年01期 152-163+336-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从假设否定到选择再到建议——“再不”的成词与演变

    刘红妮;

    汉语中连词"再不"有几种不同的用法:表示假设否定的"再不_1",表示选择关系的"再不_2";表示建议的"再不_3"。其词汇化演变路径为:再不然→再不_1→再不_2→再不_3。从"再不然"到"再不_1",是指代词省缩的结果;从"再不_1"到"再不_2"再到"再不_3",从假设否定到选择再到建议这种功能的演化,则是从客观性到主观化再到交互主观化的过程,同时还伴随着前后小句语义内容和句法形式上的改变。

    2019年01期 164-17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白话小说口语词辨释

    李伟大;

    明清白话小说中一些口语词虽字面普通,然词义颇难索解。文章讨论了"剥削""扯鸡儿""出矿""吹""脚地""跳"等口语词的释义问题,对前人的相关论述进行了补正。

    2019年01期 175-18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19世纪传教士方言课本《温州话入门》中虚词的官话成分

    袁丹;胡婷婷;

    《温州话入门》是19世纪一本教授外国人温州方言的对外汉语方言教学的课本。我们经过整理发现,该书教授的并非纯正的温州方言,而是杂糅着官话成分的温州方言,其中虚词的官话借用尤为复杂。文章描写了《温州话入门》中三种虚词的官话借用情况:1.温州方言"逮"的官话借用成分"把";2.温州方言"走"字结构的官话借用;3.温州方言疑问语气词的官话借用成分。文章也对这三种虚词官话借用的方式和原因做了详细的探讨。

    2019年01期 184-196+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基于变量组配的敬称选择系统研究

    邵长超;

    目前关于现代汉语称呼语的研究集中在对称呼语的心理和语用动因等因素的探讨。但称呼语系统过于复杂,很难全面厘清。文章在分析敬称使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取了制约敬称选择的四个变量参数:尊敬度、亲近度、区分度、正式度。探讨了敬称在常规和非常规情况下使用规则,指出因语用需要产生的敬称选择变异的情况,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四个变量参数展开定量定性分析,揭示制约敬称选择的内在机制,有效指导和规范人们对敬称的使用。

    2019年01期 197-210+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21世纪以来汉语语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黄兵;张晓雨;

    21世纪以来,世界前沿语言学理念的引介和语篇研究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了汉语语篇研究的快速发展。《当代修辞学》作为国内发表修辞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对语篇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发表了为数众多的汉语语篇研究论文,大大拓展了汉语语篇研究的领域,提升了汉语语篇研究的学术质量与水准。文章尝试以《当代修辞学》21世纪以来刊载的汉语语篇研究论文为考察对象,描述新世纪汉语语篇研究的现状,探索汉语语篇研究的发展趋势。

    2019年01期 211-222+338-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使用蚁群仿生算法的元音演化模拟

    焦磊;

    音变的路向问题一直是语言演化研究的焦点之一。传统研究主要着重对世界语言中曾经发生的音变进行描述和解释,而对音变的内在机制则解释不足。本研究使用一种全局启发式算法模型——蚁群模型(ACO)对元音链移音变的可能路径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元音音变的扩散路向与蚁群寻路的原理具有强相似性:元音音变在社群中所有语言使用者的互相影响和参与下共同完成,并受到社群内部选择的影响。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蚁群模型生成的元音演化路径与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各类元音演化路径可以相吻合。因此,蚁群模型可以作为研究语音演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2019年01期 223-239+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0K]
  • 语言经验对声调感知的影响——以普通话母语者和大田话母语者对阴平和上声的感知为例

    吴生毅;

    文章通过考察普通话母语者和大田话母语者对普通话双音节词中阴平和上声的范畴化感知,探讨母语经验对声调感知的影响。基于声调辨认和区分实验,我们发现:1.声调的感知有可能是范畴性的,也有可能是非范畴性的。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了这两种可能性。2.语言经验对声调感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母语的声调系统会对声调感知产生影响,比如大田话复杂的声调系统使得大田话母语者对音高变化更敏感。其次,母语或二语的音系知识也会对声调感知产生影响。比如,对于同样的刺激材料,两组被试将前字更多地听成"上声",而将后字更多地听成"阴平"。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受普通话"半上变调规则(213->21/_{55,35,51})"的影响,听者在前字位置听到低平调时,更容易判断成"上声"。总的来看,声调的感知既受到心理物理因素的制约,也受到语言经验的影响。

    2019年01期 240-253+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 纳西语与鼻音相关的语音演变

    李子鹤;潘晶晶;戴虎腾;

    文章考察纳西语方言中与鼻音相关的音变。鼻冠塞音、塞擦音存在于原始纳西语时期,后来在部分方言中鼻冠音逐渐丢失变为同部位浊塞音、塞擦音,玛丽玛萨方言又出现了后起的音变,使鼻冠塞音变为同部位鼻音,与鼻冠音变为塞音的变化相互竞争。两项音变都是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的。鼻化韵母与非鼻化韵母的对立无法追溯到原始纳西语时期,但原始纳西语应该存在语音层面的鼻化韵母,鼻化韵母出现的原因是"鼻喉亲缘性"规律。永宁、玛丽玛萨等方言鼻化韵母与非鼻化韵母的对立,是晚期语音、词汇变化的结果。

    2019年01期 254-270+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山东莒县方言尖团音的社会地理语言学研究

    亓海峰;

    文章采用社会地理语言学的调查方法对山东莒县多个村庄、不同年龄阶段发音人尖团音的读法进行密集调查,并对代表性村庄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地理差异和年龄差异反映莒县方言尖团音变异的过程并分析了变异的原因。

    2019年01期 271-279+34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上海话阴声韵元音的声学动态特征研究

    凌锋;

    本研究利用改进的Lobanov元音规整法处理了上海话阴声韵元音的共振峰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各元音首尾之间的音质距离,发现单元音首尾距离一般小于1 Bark,复元音首尾距离一般大于2 Bark,而单复元音的界限大约在1.5 Bark。根据这一标准,当代年轻人的上海话中[E、i、y、A、o、?、?、?、u、y?]为单元音,[iγ、uA、iA、i?、uE、uei]为复元音,[ei、γ、iE]同时存在单复元音的变体。

    2019年01期 280-294+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1K]
  • 《同音字类标韵》的音韵特点与音系性质

    王佳亮;

    文章分析清末绍兴韵书《同音字类标韵》的音系,并将其与现代绍兴及附近地区方言比较。其音韵特点有中古知系声母字分齿龈、龈后两套塞擦音声母;部分韵摄的知系字大多有[y]介音;中古从邪崇船禅日澄母字大量为浊塞擦音声母[dz]或[d?];果摄合口一等字部分为[u]韵母;蟹摄开口一二等不分,同为[a]韵母。最后得出该音系的性质,为清中后期绍兴县西郊的读书音。同时发现绍兴西郊及萧山方言的语音演变可能曾受到绍兴城区方言的强烈影响。

    2019年01期 295-312+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 《音韵崇正》音系述评

    周赛华;

    文章对《音韵崇正》的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并对其中的方音特点做了重点介绍。

    2019年01期 313-32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汉语大词典》补订九则

    蒋远桥;

    《汉语大词典》义项完备,释义确切。在使用中发现一些该词典的失误,分释义不准、书证误配、书证后起三类,对随牒、击、爰、立表、皇代、杼轴、侧望、渚宫、三爵等九词进行补订。

    2019年01期 324-33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稿约

    <正>一、《语言研究集刊》刊登语言学各领域的学术论文、评论,每年出版两辑,每辑35万字左右。二、本集刊欢迎国内外学者赐稿。来稿投电子文本即可,请寄编辑部邮箱: yuyanxue@fudan.edu.cn;或登录《语言研究集刊》网站(http://yjjk.chinajournal.net.cn/)在线投稿。请勿寄编委会或编辑成员个人,以免遗失或延误。如作者本人认为需寄纸质文本,请寄: 中国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

    2019年01期 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