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立鑫;杨炎华;
morphology是语法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尤关语言的词类划分问题。然而,汉语学者对morphology这一术语的理解和使用并不统一。文章梳理了欧美语言学界经典文献中有关morphology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历史变化,以及传统主流汉语学者所说的“形态”这一术语的不同来源——欧洲的古典形态类型学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由于汉语在类型学上的孤立语特征,传统的morphology或者“形态”无法区分汉语的词类,也很难解释汉语的句法关系。方光焘提出的“广义形态”的概念跟朱德熙指出的“形态的本质是语法功能”的观点在本质上一致。文章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广义形态的内涵与外延,它包括汉语中的功能性语素与汉语句法分布上的区别性特征。汉语中的功能性语素在词法层面和句法层面都能发挥其特定功能与作用。广义形态给汉语词类划分问题以及相关语法问题的解释带来了新的答案。
2024年01期 1-20+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 伍依兰;朱斌;袁陈杰;
“才”字目的句,是由关联副词“才”构成的目的复句。从关联标记的使用看,有时使用目的标和“才”配用,有时使用目的标、结果连标和“才”配用。“为了……才”是“才”字目的句的常用句式,“为了”前可添加七类成分:断言成分,范围成分,评价成分,语势成分,时间频率成分,功能语气成分,关联成分。目的有获取性和防免性之分,行为有实施与否之别。目的是非现实性的,行为是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才”字目的句表示必要性目的,在特定句式的制约下或者在特定语境的约定下,可以表示唯一性目的。“才”字目的句可以转化为“才”字必要性或唯一性条件句。
2024年01期 21-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李宇凤;朱嘉诚;
从现有语料来看,“等于说”是从偏正短语副词化而来的一个评注标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等于说”的核心功能来自焦点运作,带有篇章衔接、焦点凸显、预期标记、情态表达等特征,在语义形式上通过焦点算子把左界命题运算化。“等于”自身的语义分流和对“X说”带来的隐喻认知框架进行焦点分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等于说”。文章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等于说”的环境焦点特征、焦点与其功能实现的关系及其作用、焦点在路径演化中扮演的角色。
2024年01期 36-50+338-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刘永华;
“V得一V”构式是“V一V”构式的扩展式之一,可以追溯到动词重叠式“VV”。该构式萌芽于南宋,活跃于元明清,现代汉语中有少量遗存。该构式与“V了一V”“V上一V”有平行关系和竞争关系,具有四种语法意义,其中的“得”是表达“V一V”能动性或客观条件许可的显性语法手段。
2024年01期 51-60+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姜毅宁;
文章选取了语义较为单纯的“依然、依旧、仍然、仍旧”四个延续副词,详细考察了延续副词的语义特征和语篇类型。延续副词的延续义是预设义,它是不能被取消的。当延续副词用在当前信息句中充当焦点信息时,它以出现在具有逆转关系的转折、让步、无条件复句的结果小句中为主,表达的是情状的延续与人的预期不符合,延续副词从而具有了反预期义的解读。但这种反预期义并未完全规约化,所以延续副词还可以出现在预期结构中的条件和预期部分,只表达延续义。不同的延续副词反预期义的规约化程度不同,对于“依然、依旧、仍然、仍旧”,它们只能算作是兼用的反预期标记。
2024年01期 61-83+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钟小勇;
基于大量真实语料,文章全面探讨了“弄”字句在十个及物性参数上的表现,分析显示,“弄”字句是中及物性的。分析还显示,补语、语体与“弄”字句及物性也相关。文章还提出了基于统计的“及物性假说”,并以“弄”字句和“搞”字句及物性差异加以验证,此外,还探讨了两个小句及物性参数共变与同一个小句及物性参数共变的区别。
2024年01期 84-9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温晓萌;
上古汉语中“如何”“何如”在表示询问情状、征求意见、反诘、询问方法、询问原因等含义时,可以互换。“如何”由“如×”与“何”构成的状中结构省略而来;“何如”主要由“像什么”义引申而来,为宾语前置的动宾结构。来源的不同导致了各义项间使用数量的差异,语义重心的凸显又使得二者殊途同归。“如何”并非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规则的例外,但受此影响,在上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2024年01期 100-114+34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杨贺;
文章以典型非同质单音多义语素为研究内容,以“老”族派生构词为切入点,观察双音组合对多义语素“老”入词的制约和影响。观察多义语素“老”和词缀语素“老”的区别与联系,并归纳了派生词义对词素义吸收和发展的四种情况,以观察这一类多义语素在汉语构词中的作用、价值,以及结构影响下的发展。
2024年01期 115-127+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蔡克烂;
目前,对于“傀儡”一词的研究成果颇多,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考察了“傀儡”的来源及其在各个时代的流变情况,揭示了其源词当为“魁壘”,命名理据为事物如“块状”,进而证实了其为本土词而非外来词、傀儡戏也是本土剧种;同时探讨了“傀儡”能战胜其他词形而留存下来的原因;并倡议加强对社会历史文化词语的语源研究。
2024年01期 128-15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陈晓聪;
卫簋铭文中“睗”的写法较为特殊,经过仔细的梳理,其形体演变的途径基本可知。鸟虫书钟铭文中的“■”可读为“怡”,它所在句子应读为:“台(以)乐宾■(怡)志,■(燮)事者(诸)侯。”原称为“率鼎”的器主之名应改为“上率”,鼎应更名为“上率鼎”。
2024年01期 151-156+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毕谦琦;
文章以通志堂本《经典释文》为底本,参校众多本子,对《经典释文·周易音义》做了一番深入校勘。在全面校勘的基础上,择取50条价值较大的条目汇成本文,供学界研究和使用《经典释文》时参考。
2024年01期 157-172+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张丽;赵日新;
明清以来的文献、汉语方言著作中不难见到副词“刚”写为“将”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也有把“刚”读成“将”的。通过对副词“刚”“将”语义演变过程的梳理和对读音演变规律的讨论,文章得出结论:副词“刚”在明代以前就具备了比较稳固的音义地位,不会演化为将来时,其自身不会与“将_(~来)”相混。“将_(~来)”在清代及以前没有演化出近过去义和“恰好”“仅仅/只”义,“刚”作为一个多义副词,其在清代中期前后受到腭化趋势的影响而产生了细音读法,在不分尖团的方言中恰与“将_(~来)”同音,进而在文献和口语中“刚”误用为“将”,并迅速以词汇扩散的形式发展壮大,而分尖团以及无所谓尖团音的方言里,“刚”“将”少有或没有混用的情况。
2024年01期 173-187+34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高顺全;
豫南方言的“VP着”有5种功能:1)表示两个动作事理上的先后次序;2)表示某一动作的时间;3)表示时间性条件;4)表示会话性条件;5)表示警告或提醒。跨方言的比较发现,基本功能为表示两个动作事理先后次序的“VP着”在不同方言中的衍生功能数量不一,“VP着”与伴随小句之间的方言语序类型有“在前”“在后”和“两可”三种。在前型的“着”连接功能较强;在后型的“着”语气功能较强。汉语其他方言同样具有表示动作事理先后次序功能的“VP可/起/先”都属于“在前型”。有些方言的“VP着/起/先”能用于疑问句,但“着/起/先”并不表示或加强疑问语气。
2024年01期 188-204+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罗虞欢;林华勇;
遵义方言的语气词“吔[ie]”可在陈述句的句中做主位标记,在陈述句的句末标记反预期及提醒相关事实,疑问句句末提醒疑问点,祈使句句末提请考虑请求,核心功能可概括为“提醒”。“吔”有[31]、[33]、[55]三个调,在同一句类的句末都存在两个调,调越高,越容易引起对方的注意,这一点具有普遍性。“吔”与普通话的“呢”在陈述句句中和疑问句句末的表现基本一致,在陈述句句末,只有语境为反预期时才能对译。在自然口语语料的基础上进行测试式描写,能够更全面细致地展现语气词的句法语义特点。
2024年01期 205-223+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刘雪莹;
承德话中的“等”和“等到”与普通话不同,除充当时间介词、时间连词和条件连词外,还发展出了顺承连词和对比连词用法,充当话语标记;“等到”还可充当占位填充成分。这种共时表现与“等”和“等到”的语法化过程有关,它们各自由实义动词(短语)发展出介词和各种连词用法。
2024年01期 224-238+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谢飘飘;李忠亮;
文章重点讨论“吭”是非问的传信表达,包括信息来源、确信度以及语境对传信表达的重要影响。“吭”是非问表示非现实的揣测,信息主要来自间接证据,是说话人经过转述或推断后得出的看法。“吭”是非问的确信度较高,信大于疑,确信度的序列等级为:“吭”是非问>“吧”是非问>“吗”是非问>“啊”是非问>语调是非问。信息来源与确信度无必然关系,语境也是影响其传信表达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吭”是非问的具体信息来源需要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在特殊语境中,“吭”是非问还能表示无疑而问,确信度极高。
2024年01期 239-254+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程润峰;
成渝方言“X得很”可以不表示程度高,而表示主观否定。该用法体现出认识情态的凸显,并伴随着句法语用功能的扩展,包括“X”范围与音节数的扩充、“X得很”的句法属性从谓语变成小句、“X得很”的会话表达从描述变成回应。在互动语言学和浮现理论的视阈下考察成渝方言“X得很”否定意义与负面立场的浮现,发现“意外”导致了“X得很”否定意义的浮现,而其负面立场的浮现则与“引述”有关。
2024年01期 255-267+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姚家兴;
我国境内突厥语族语言的时范畴是一个二分对立系统,在动词形态上区分过去时和非过去时。过去时沿用古代突厥语过去时标记-DI,且标明直陈口气意义,非过去时标记来源于未完结义非限定动词标记-~0r和-A。时标记表达一种客观的绝对时间概念,而体标记和式标记则表达一种折算出来的相对时间概念。由于时体式均与时间义有一定的关联性,小句中的时标记有时不会出现,因此对标记功能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观性原则是将式标记从时体标记中剥离出来的主要依据,而形态句法标准又可以将时体标记进行分离,体标记的来源也同时标记有别,时标记比体标记的语法化程度更高。突厥语族语言可以通过相对清晰的形态标记对时—体—情态(TAM)系统进行分类标注,体现出黏着语言的一些个性特点。
2024年01期 268-286+34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刘莉;覃东生;庞敏;
博白客家话有较为丰富的小称变调现象。小称变调可分为纯粹变调和小称“儿”尾变调两大类型,后者又有变阴平调和变独立调两个小类。纯粹变调是客家话小称“子”尾与前字合音后的代偿形式,是客家话自身发展的结果。小称“儿”尾来自粤语,变阴平调类是客家话对粤语“儿”尾及其音变模式的直接借用;变独立调类,则是粤语的底层成分“儿”尾受客家话纯粹变调模式类推的结果。
2024年01期 287-30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陈浩淼;
文章认为多数闽北方言豪韵字存在三个语音层次,即与侯韵同韵层次、多数方言读[-?]的与歌韵同韵的层次、多数方言读[-au]的与肴韵同韵的层次。建瓯、建阳、观前、武夷山的[-au]和石陂、政和、松溪、镇前、迪口的[-?]属于同一层。上述后五个地点的[-au]应是后来受权威官话或建瓯方言影响形成的,建瓯、建阳、观前的[-?]应是后来因方言间影响出现的,二者性质不同,不能视为对应。
2024年01期 304-317+34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戴黎刚;
文章先理清勾漏片粤语四会话、广宁话、开建话所有的变韵音类,总结其变韵规律。四会话上声字的调值与去声字相同,所以也有很多例外变韵。由此,文章认为勾漏片粤语的变韵仍在进行当中,变韵不是早期的升调导致的,今勾漏片粤语的去声调值就是促发变韵的调值。之后在侯兴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勾漏片粤语的变韵和韵尾有关,和介音无关。另外,文章还指出在勾漏片粤语当中,中、半低元音韵腹韵母发生变韵的时间比低元音韵腹韵母早,元音韵尾韵母发生变韵的时间比鼻音韵尾韵母早。
2024年01期 318-33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正>一、《语言研究集刊》刊登语言学各领域的学术论文、评论,每年出版两辑,每辑35万字左右。二、本集刊欢迎国内外学者赐稿。来稿投电子文本即可,请寄编辑部邮箱:yuyanxue@fudan. edu. cn;或登录《语言研究集刊》网站(http:∥yjjk.chinajournal.net.cn/)在线投稿。请勿寄编委会或编辑成员个人,以免遗失或延误。
2024年01期 348-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