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张尚芳;
<正>分散在我国不同地域的汉语,因发展有快慢并与不同语言融合,从而形成方言。汉语产生于中原,逐步向周边扩散,长江以南原说非汉语,因历史上汉语分批南迁,分别与土著的南蛮(苗瑶)、百越(侗台)语言的不同支系结合,乃形成湘赣客语、吴闽粤语等方言。所以汉语方言可大别为两类:北方的官话和南方的非官话。
2012年00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陈忠敏;
文章讨论闽语鱼韵的读音层次,同时兼论层次分析与层次比较的方法。本文认为闽语鱼韵有三个读音层次,早期层是~*ue,次早层是~*(?),晚近层是~*y。闽南片具有这三个读音层次,闽东、莆仙、闽北、闽中等四片则只有早期层和晚近层。最后讨论相关的分析方法,即:1.文读音/白读音与文读层/白读层的关系;2.文读层/白读层与层次的时间先后;3.语音层次的对应。
2012年00期 6-26+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 李小凡;
王力先生的《汉越语研究》(1948)将越南语的词汇系统分为越语词和汉越语词两层,将汉越语词的字音系统分为汉越语、古汉越语和越化汉语三层。王力先生半个世纪前对历史层次的探索至今仍富有启发性。
2012年00期 27-34+352-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刘泽民;
闽南话豪韵的两个主要读音层的文白读关系过去一直有争议,这种争议从深层次上反映了学者对豪韵的历史层次有不同的认识。文章通过方言资料的共时与历时比较,剖析豪韵的历史层次,试图对文白读判断上的歧见做出解释。我们把闽语豪韵的主要历史层次分为三层:A层为最早的层次,其层次特征为与侯韵的一个白读层相混。闽南核心区和闽东的今读层au层中的大部分字属于A层,只有极少字属于最晚的C层;B层与肴韵不混,应为中古早期到中期的层次,它的另一个特征是和歌韵相混;C层为最晚层,其特征是与肴韵文读层相混。弄清楚这些层次的关系后,我们可以认定,不少闽语点读au的今读层,确实是两个历史层次的混合。对文白读判断的土人感基本上是可靠的。
2012年00期 35-45+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郭丽;
湖北黄孝方言蟹止摄合口韵中叠置着i(端系)、(?)(非端系)的白读层次,其中i(端系)的层次,即"取须岁碎髓"今韵母是i这一现象在黄孝方言、赣语、湘语中亦见广泛分布,这说明它们在经历了共同的音变规则后产生了区域共变现象。
2012年00期 46-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龙国贻;
苗瑶族群最早居住在洞庭湖一带,那时候就和汉语接触并借入词汇,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早期汉语借词和同源词已经很难分辨,我们暂时统称为上古层。文章在对藻敏瑶语的汉语借词做全面历史层次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十三组上古层例字,在郑张尚芳、潘悟云的上古音体系的框架下,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2012年00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王艳红;
根据养蒿苗语汉借词读音与汉语对应词的声韵调的比较,并结合养蒿苗语自身的音变,为养蒿苗语模韵汉借词划分了上古、中古和近现代三个层次。养蒿苗语汉借词的各个时代的表现比较规律,尤其是中古汉借词的调类与中古汉语调类形成非常整齐的对应。
2012年00期 57-6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袁碧霞;
文章选取闽东代表方言福州话做深入剖析,分析该方言开口咍韵的读音类型,梳理出蟹摄开口咍韵读音的层次,再与闽东其他方言做深入比较,寻找方言间的层次对应,并且为每一层构拟读音,解释从闽东的原始方言到今各方言的音变,最后对闽东方言开口咍韵的层次做一总结。
2012年00期 66-8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 阮廷贤;
越南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密切的交往和全面的接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汉越语是这种影响在语言方面的产物。汉越语无论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还是对越南语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汉越语的层次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文章指出前人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将汉越语分为上古汉越语、中古汉越语和近代汉越语等三个部分,最后指出汉语越化是属于上古汉越语而不是属于中古汉越语。
2012年00期 84-96+35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袁毓林;王明华;
文章首先列举文献上经常提到的由隐性否定显性实现造成的冗余否定句,考察和讨论从真实文本中检索到的动词内隐性否定语义溢出和词汇实现的例子。然后展示母语和二、三语被试对于有关隐性否定冗余实现句的合格性的判断结果,并且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指出近半数的句子被半数以上的被试认为可以接受。接着用博弈论上均衡的概念来分析隐性否定是否冗余实现可能造成的五种博弈结果(好/坏的[不]均衡),从而揭示隐性否定是否冗余实现具有随机性的原因。最后说明人们使用和理解隐性否定冗余实现句的有关策略。
2012年00期 97-11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 卢英顺;
提要语言理解的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受邻近性原则的制约,有时候,语言的表达也受这一原则的影响。文章从这一原则出发,解释汉语和英语中几种具体的语言现象。
2012年00期 126-131+35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宗守云;
话语标记"我是说"在独自语篇中具有逻辑连接功能和主观情态功能,逻辑连接功能包括对比功能和解注功能,主观情态功能包括强调功能、补充功能、修正功能和缓延功能。"我是说"在对话语篇中具有解释功能、纠正功能和接续功能。"我是说"是从跨层结构发展为话语标记的,具体表现为从话语到内容,从言说到认知,其演变动因是交互主观化。
2012年00期 132-14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蒋勇;
"任何"的隐现极性特征不仅与它本身的任选义相关,而且与事件发生的先验累计概率相关。当"任何"用于指类句和或然情态句等内涵语境时,它不显现极性特征。当"任何"用于表示事物的存在和情节句等存在封闭性语境时,它显现出负极词的特征。"任何"能扩大它所修饰的普通名词指代的选项域。由于选项域的大小与例外事件发生的先验累计概率构成单调递增的函数关系,所以讲话人可以用扩域手法突出命题所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极小,使命题传递梯级含义和极大的信息量。
2012年00期 143-1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祁峰;
焦点是说话者用超音段的、局部性的韵律语法手段,对话语中某些片断进行突显操作。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代表性的观点,并分析了与焦点概念有关的三个语义或语用维度的问题,即新信息、排他性和突显性。
2012年00期 155-168+35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 刘林;
文章讨论了后指时为主观大量的"就1"的语义内容与语法化途径。双联"就1"的前后部分(X与Y)本质上是时间关系,其核心是表示现实时间的"就1"句,它有两个焦点意义,焦点意义1特别强调或肯定Y的发生,焦点意义2强调X与Y之间有紧密的时间关联。具体语境中,突显其中之一作为句子的焦点意义。文章还考察了X的时间性质以及它对"就1"句的影响。最典型的X只突显特定的时点,同时又有一些不同性质的情况。X的性质变化导致了从时间副词向语气副词语法化的产生。最后,文章讨论了"就1"从现实时间隐喻到其他时间的三种情况:认识、道义、语篇。
2012年00期 169-18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游汝杰;
"合璧词"(hybrid word)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和术语,指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分别来自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文章中所谓"合璧词"是指由来自不同方言的语素合成的两字同义并列复合词。例如"咳嗽",温州、厦门、福州称为"嗽",广州称"咳",现代汉语书面语或北方官话的"咳嗽"是个合璧词。本文所论汉语中的合璧词是"方言接触"的产物。不同方言里的同义不同形的语素结合而成双音节词,这是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方式和原因之一。
2012年00期 183-195+357-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刘承峰;
利津方言中的"着"[t∫ou]是具有多种语法意义的复杂词项。"着1"和普通话中的体助词"着"一样,是一个进行体标记,表示一种状态或动作的过程。"着2"是一个完成体标记,关注一个动作的终结或结果。"着3"是一个可能性标记,表示一个动作的可能,是从"着2"演化而来的,是"着2"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着41"是一个时间标记,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是起句子连贯作用的助词;"着42"是"条件复句"标记,表前后分句的逻辑时间关系,是客观时间先后关系向逻辑关联的一种隐喻投射;"着43"是一个话题标记,表前后分句的话语时间关系,它所在的小句为语篇话题。
2012年00期 196-207+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平悦铃;
上海城市方言有五种疑问句式:①V+伐?;②V+勿+V?;③阿+V?;④阿+V+伐?;⑤阿+V+勿+V?。这五种句式在语义上完全等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可构成上海方言"疑问变项(interrogative variable)"的五个变体(variant)。其中:①是上海原有、主要的形式;②是在上海开埠之初已开始出现的形式;③是上世纪20、30年代受苏州话影响而借来的形式;④是①和③的杂糅形式;⑤则是②和③的杂糅形式。本次调查从七种社会变项(socialvariable)入手,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层次、生活区域、家庭成员移民背景等,以"滚雪球"手段,问卷方式取样,统计分析七种社会变项对疑问句式使用的限制性。
2012年00期 208-218+358-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杨文波;
文章对江西上饶的铁路话方言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描写,将上饶铁路话与其人口来源地的杭州话和人口迁入地的上饶话进行了语音比较,并分析了所得结论的成因。
2012年00期 219-22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梁银峰;
先秦时期,"是"真正用作系词的例子非常罕见,文章认为该时期系词"是"尚未正式产生,它的确切产生年代是在西汉以后。文章认为,汉语的系词"是"不是典型的动词,所以不能用普通动词的语法化规律来探讨它的产生机制,它所在的初始语法化构式应是[NP_T,是_S+NP_P]式"话题—评述"结构,因为在这样的语境中,指示代词"是"前后联系的都是名词性成分,如果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具有"等同"、"归类"等语义关系,这时回指性的"是"就开始向系词"是"演变,这反映了回指性指示代词发展为非动词性系词的普遍规律。
2012年00期 228-243+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 胡伟;
心理动词及物性在西汉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动词能否带宾语;二是心理动词带宾语能力的强弱。根据带宾语能力的强弱,心理动词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统。心理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分级度和量级的差别。
2012年00期 244-250+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卢惠惠;
"什么X"与"X什么的"是汉语中两种常见的"列举"义构式,前者产生于明清时期,其演变动因来自语形变化、"什么"语义的虚化以及将一连串列举项组构成一个整体的语用之需;后者产生于晚清时期,传承了前者"列举"的核心语义,其形成机制是为了消解"什么X"的多义性以及强化完句煞尾之功用。
2012年00期 251-260+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崔山佳;
有人认为绍兴方言中词缀"生"的基本作用与近代汉语中的词缀"生"是一致的,但在用法上发生了演变;我们认为,这话只对了一半,其实,近代汉语中词缀"生"已有用在数量词之后的例子。"生"放在数量词后的用法,别的方言中也有,如浙江的宁波、金华,上海的崇明等。有不少学者认为,词缀"生"在元代以后趋于衰落,其实,在一些方言中,它还有一定的生命力。
2012年00期 261-26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王文晖;桂靖;
文章穷尽式分析陆机《文赋》中的复音词,探讨其复音词构造方式,并试图从形式上探讨赋体语料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催化作用;同时指出《文赋》复音词对完善大型辞书编纂的作用。
2012年00期 268-280+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董建交;
文章从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角度考察"漦"字的今读,认为把此字在现代普通话中的音定为chi、ci、shi都是有根据的,冯蒸认为音si不符合演变规律。文章还从音义两方面证明"马齿苋"一词中"齿"的本字就是"漦"字。
2012年00期 281-287+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毕谦琦;
"大"字在古代文献中的音义关系非常复杂。《经典释文》中"大"字共有五读,五读之间既有韵尾交替,也有声母清浊交替。这五读中"如字"音是"定母泰韵去声";歌韵读音来自上古歌部,与中古新产生的歌韵读音没有关系;泰韵透母读音和泰韵定母读音之间有严格的形态关系。
2012年00期 288-29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 梁春胜;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是系统整理与研究汉魏六朝碑刻的最新成果。该书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缺录、误录、未释、误释、误注、误点等问题,需要学界进一步整理和研究。
2012年00期 300-311+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刘娇;
1973年出土的河北定县八角廊竹书《儒家者言》目前仅有摹本、释文和简注发表,在研读释文与相关古书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疑问和心得,略记于此。
2012年00期 312-317+36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李熙宗;
"语文体式"是修辞学、语言风格学、语体学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本文对《修辞学发凡》创立"语文体式"概念的过程,"语文体式"概念的含义、性质及其在《修辞学发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语文体式"概念的建立,是在对语言表达形式与被表达内容辩证关系科学揭示基础上,给语言结构形式以高度重视和独立研究的一种自觉意识的产物;对《发凡》体系的构建,其意义和作用则在于:一使《发凡》完成了从对于具体各别修辞手段的研究向综合整体性研究的衔接;二使得以语言为本位的观念得以贯彻始终;三使《发凡》的修辞学体系涉及风格和篇章的层面,提示了修辞学研究篇章层面的整体格局和语言结构及运用问题。
2012年00期 318-330+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 霍四通;
积极修辞是现代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的积极本来就是指主观态度的积极。积极修辞总是主观的。在这个主观世界中,观察者利用直观、旁观和通观等多种技巧,试图制造一种真实客观的现实。
2012年00期 331-340+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 赵国军;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体"如咆哮体、私奔体等是流行性的言说体式。流行体从形式上可分为语篇框填式流行体、格调模仿式流行体、语句互文式流行体和符号选择式流行体四类,都包含基本语义和流行语义两层语义。网络社区对言说体式的群体模仿、对语篇形式有偏向的选择、特定社会心理的驱动、网络交际带来的书面与口语之间界限的消失、网民竞相命名等都给流行体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动力。
2012年00期 341-351+3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正>一、本集刊刊登语言学方面,尤其是汉语言学方面的学术论文、评论和随笔等,每年出版一辑,每辑30万字左右。二、本集刊欢迎国内外学者赐稿。来稿需纸质打印稿和电子文本各一份,打印稿请寄:中国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邮编
2012年00期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本期数据